- 產(chǎn)品描述
①③⑧0②⑤②⑤②⑦⑧ 楊永漢
廣州健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間日瘧原蟲檢測卡(pf/pv)
我司為美國NOVABIOS公司在中國地區(qū)戰(zhàn)略合作伙伴,負責該公司產(chǎn)品的總經(jīng)銷及售后服務工作。還與各疾控中心,疾病防御中心有合作關系,例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詳情可以我司工作人員。
【包裝規(guī)格】
1人份/袋,40人份/盒
保質期:2年
保存溫度:2-30度
【檢驗方法】
- 在進行檢測前必須先完整閱讀使用說明書,使用前將檢測試劑盒和樣本恢復至室溫(20℃~30℃)。
- 撕開鋁箔袋,取出試劑盒,應在1小時內(nèi)盡快使用。
- 將試劑盒置于干凈平坦的臺面上,用塑料吸管垂直滴加1滴樣本于加樣孔(S)中,隨即滴加2~3滴樣本稀釋液(約70µL)于S孔中。
等待紫紅色條帶的出現(xiàn),15分鐘內(nèi)讀取結果,20分鐘后判定無效。
【檢驗結果的解釋】
陽性(+):在檢測區(qū)(T1)(T2)和控制區(qū)(C)都出現(xiàn)了紫紅色條帶。結果表明:樣本中含有間日瘧抗原和惡性瘧抗原。
陰性(-):僅在控制區(qū)(C)出現(xiàn)一條紫紅色條帶,在檢測區(qū)(T1)(T2)無紫紅色條帶出現(xiàn)。
無效:控制區(qū)(C)未出現(xiàn)紫紅色條帶。表明操作不當或試劑盒已失效。
【以下是我司部分檢測試劑盒】:惡性瘧原蟲(瘧疾)自測試紙
瘧疾檢測抗原p.f/pan試劑卡
克錐蟲檢測卡
絲蟲檢測卡
恙蟲病檢測卡
無形體檢測卡
立克次體檢測卡
基孔肯雅熱快堅持試劑盒
寨卡病毒檢測卡
黃熱病檢測卡
黑熱病檢測卡
埃博拉檢測卡
鼠疫菌IgG ELISA檢測試劑盒
高發(fā)季節(jié)性鼠疫菌IgM elisa檢測試劑盒
鼠疫桿菌抗原膠體金檢測試劑卡
鼠疫抗體快速檢測卡
創(chuàng)侖優(yōu)質鼠疫檢測試劑盒
健侖供疾控鼠疫檢測試紙
Norovirus諾如病毒檢測試紙
諾如病毒(諾瓦克)檢測卡(金標法)
certest諾如病毒檢測試劑(糞便)
腸道感染諾如病毒快速檢測試劑
腹瀉諾瓦克病毒檢測試紙
公共衛(wèi)生科諾如病毒診斷試劑盒
諾如病毒GII/GI酶聯(lián)發(fā)
諾瓦克病毒IgG、IgM診斷試劑盒(酶聯(lián)免疫法)
間日瘧原蟲檢測卡(pf/pv)
百日咳檢測試劑
結核分枝桿菌IGG(抗體檢測)
輪狀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
心肌鈣蛋白I(cTnI)檢測試劑
A群輪狀病毒檢測試劑
輪狀病毒、腺病毒抗原檢測試劑(乳膠法)
幽門螺旋桿菌IGG抗體檢測試劑盒(乳膠法)
沙眼衣原體抗原檢測試劑盒(乳膠免疫層析法)
皮膚露處可涂抹驅避劑,防蚊叮咬;
預防瘧疾*的辦法是防止蚊蟲叮咬。
我司還提供其它進口或國產(chǎn)試劑盒:登革熱、瘧疾、流感、A鏈球菌、合胞病毒、腮病毒、乙腦、寨卡、黃熱病、基孔肯雅熱、克錐蟲病、違禁品濫用、肺炎球菌、軍團菌、化妝品檢測、食品安全檢測等試劑盒以及日本生研細菌分型診斷血清、德國SiFin診斷血清、丹麥SSI診斷血清等產(chǎn)品。
【企鵝號】 2042552662
【公司地址】 廣州清華科技園創(chuàng)新基地番禺石樓鎮(zhèn)創(chuàng)啟路63號二期2幢101-103
【企業(yè)文化】這一天,龜兔賽跑,健侖的小同志們個個都是滿載而歸
大家請看下圖這位,這是什么舉動,是賽前運動嗎?
看下圖這位帥哥騰空而起的動作,你想到什么?您覺得他會投中嗎?????
是研究生物性狀的遺傳和變異,闡明其規(guī)律的學科。遺傳學是在育種實踐的推動下發(fā)展起來的。1900年孟德爾的遺傳定律被重新發(fā)現(xiàn),遺傳學開始建立起來。以后,由于T.H.摩爾根等人的工作,建成了完整的細胞遺傳學
體系。瑞士生物學家米舍爾首次發(fā)現(xiàn)在細胞核中有一種含磷量*的物質。20年以后,這種化學成分才被定名為核酸。后來,經(jīng)過許多科學家的努力,才發(fā)現(xiàn)核酸有兩種,一種是脫氧核糖核酸,也就是DNA,具有儲存和遺產(chǎn)信息的作用,另一種是核糖核酸,簡稱RNA,在遺傳信息表達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1953年,遺傳物質DNA分子的結構被揭示,遺傳學深入到分子水平。基因組計劃的進展,從基因組、蛋白質組到代謝組的遺傳信息傳遞,以及細胞信號傳導、基因表達調控網(wǎng)絡的研究,1995年系統(tǒng)遺傳學的概念、詞匯與原理于中科院提出與發(fā)表。遺傳信息的傳遞、基因的調控機制已逐漸被了解,遺傳學理論和技術在農(nóng)業(yè)、工業(yè)和臨床醫(yī)學實踐中都在發(fā)揮作用,同時在生物學的各分支學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生物學的許多問題,如生物的個體發(fā)育和生物進化的機制,物種的形成以及種群概念等都必須應用遺傳學的成就來求得更深入的理解。